设置

关灯

第511章 回京秉笔 (2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短短二十天,眨眼间就过去了,吴三桂和小太监之间有了深厚的战友情,闻常宇要走,吴少保泪湿襟。

        有人觉得吴三桂矫情就是做个样子,但有的人觉得或许是出自真情流露,毕竟吴三桂取得这场大捷官至少保,其中沾了小太监太多的便宜。

        若不是常宇,吴三桂如何以低于多尔衮的十余万大军,恐怕下场非死即降,又何来吴少保,可以说吴三桂如今这番扬名立万,全靠小太监一手成全!

        当然,若不是常宇,多尔衮根本都不会来宁远城,或许现在正在关内大肆掠夺,而吴三桂要么在关外观望,要么奉令撤入关内,日夜兼程披星戴月去堵截清军呢。

        可这些谁又有知道呢。

        现在的结果就是多尔衮溃败,吴三桂封少保,建功边军历年之最,一战成名,未来不可限量。

        清军虽退,边防不能大意,吴三桂和他的宁远军任重道远不可随意调动,继续镇守关外这座边城。

        唐通作为援兵千里奔袭虽是受尽苦寒,但收获却也满满,缴获的清军大量物资,吴三桂没有小气,分了他很多,仅战马抬手间就送了二千骑,加上其麾下士兵以战领赏,顺带来原先的欠饷也解决了部分,也算赚的盆钵满,这场打援真是主宾尽欢。

        当然若论收获之最,还属李岩部,本是一群穷逼,从太原奔袭而来,受尽苦楚,像要饭花子一般,然则人家命好,跟着小太监打了几次助攻以最少的损失建了最大的功不说,还收获最丰,从军装到军备全都鸟枪换大炮,原本万余人仅有几千骑兵,现在几乎成了全骑兵,而且所得赏银最丰,堪称史上最大的捡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