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37章 靠利益来说话 (1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前隋炀帝三征高丽,征发全国兵、民数百万,“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民不聊生,终于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首诗,便是当时隋末农民起义中,一个领袖所作。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如果官兵到了,我想也不想提刀就迎上。假如到辽东战场上白白送死,相比之下被官军砍掉脑袋又算得了什么?!

        此句,足见当时百姓对于隋炀帝征伐高句丽的失望,和反抗。

        其实,隋炀帝虽然暴虐骄奢,但是眼光还是有的。只是他太过极端,太过急于求成,当然,本身,他的确也太过暴虐,不顾百姓,脱离实际。

        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换言之,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

        他是个暴君。为了征讨高句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顾客观条件,任性妄为,把百姓和国家都拖进了灾难中,所以叫暴君。三征高丽失败之后,他才成了昏君,他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或者说,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也不想履行什么责任了,只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吃喝玩乐,醉生梦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