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19章 来个将计就计? (1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其实,犬上三田耜一提起泾阳书院,夏鸿升就知道他肚子里面装的是哪一壶坏水了。

        倭国派来遣唐使,不仅仅是要学习大唐的更方面规制,学习华夏的文化,监视大唐在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的动作。同时也为了学习大唐的先进技术,回去好发展倭国。

        这有点儿像晚清时候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不过正好反过来,是这个“夷”试图来学习华夏各个方面的先进之处,去壮大它自己。

        夏鸿升和李世民唱双簧,在国子监设立了四方书院,让愿意学习华夏文化的属国都可以遣使前来学习。国子监是什么地方?是大唐名义上的最高学府了。所以这些使节们激动的不行,纷纷立刻遣人前来进学。不过,国子监里面可不教什么技术,张玄素又得了皇帝和夏鸿升的嘱托定计,在四方书院里面,更是连国子监里面原有的算学之类全都给砍去了,只留下了经科。

        所以自从那帮使节到了四方书院之后,从《千字文》,到夏鸿升之前删改过的《三字经》,再到“四书”、“五经”,再到“忠君爱大唐”……他们所学的全都是儒家的文化。且,张玄素为四方书院选择教席,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只要腐儒,不要旁人。孔颖达也得了李世民授意,令国子监学子彰显大国气度,不要与那些“外国友人”争辩对错。

        “取其糟粕,弃其精华”,这一四方书院的原则方针,被张玄素贯彻的淋漓尽致。

        那些外国使节却浑然不知,亦或是出于对于大唐先进文化有一种盲目而狂热的信服和崇拜,所以态度之认真,学习之用功,令国子监的学子都大为汗颜。

        在他们看来,大唐的文化,是最先进的,最正确的,他们能够学习这些儒学,十分满足了。

        可显然,对于另外一些更加贪心的人来说,仅仅是儒学,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野心。

        就是倭国遣唐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