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五十二章 风潮渐起 (2 / 5)

还不赶快来体验!!!

        余籍也不客气,坐下来喝着清茶,偶尔吃一口道“刘小娘子,老夫在论道报的文章你应该都看了吧?张昭行事肆无忌惮,是在自取灭亡。

        鞑靼使团来京师协商开市,这是使臣。而他做了什么呢?扣留鞑靼使团,威逼他们谈判。这简直是把大明这些年积累的声誉败坏到极致。你看,连东瀛、琉球等国都在报纸上跟着抗议。”

        刘二叔不大懂,问道“余夫子,不是说张昭杀掉了数名鞑靼人吗?这事情不是更大?”

        他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人,虽然连个童生都不是。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还是知道的。

        余籍两榜进士出身,致仕后在乡间教书,若非他的侄儿被张昭“毁掉”,若非刘家每次助学的银子给得丰厚,他也不可能和刘家来往。实在太拉低他的档次。特别是这个刘二叔。不学无术,没有脑子,还总喜欢问问题。

        余籍冷着脸,硬邦邦的道“这件事张昭没有做错!如今南口村中张家的私塾兴盛,老夫这书院也开不下去。刘小娘子说的那事,老夫已有头绪。我写一封荐书给你,可以保证张泰平到城西的白马书院就读。只要进了书院,这小子迟早和张昭分道扬镳。”

        在报纸上骂张昭,怎么能骂他处置鞑靼人呢?那反而会被京中的百姓骂死。

        骂张昭的角度,是他肆意的威压、欺负鞑靼的使臣,这让周边的小国如何看大明?这败坏了皇明的名声,破坏皇明在诸国之中仁义、道德的形象。

        这才是重点。士林中,不少儒生都看不惯张昭如此行事。

        大明乃是天朝上国,岂能因小利而忘大义?这个大义,就是皇明是周边诸国朝贡的宗主国,行事如此不折手段,往后谁还敬仰你、信服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