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115 冷淡调性 (2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蓝礼甚至干脆就坐了起来,喃喃自语地开始“讨论”起来,最后又站了起来,绕着书房开始胡乱漫步:

        不仅仅是在思索大卫这一个角色,更多是在思索“如何在有限空间有限篇幅之内赋予导演所希望的角色分量又如何诠释出演员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并且不会出现抢戏乃至于打破平衡的危险”。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欧格斯是一位风格化非常突出又非常倚重演员的导演,这是两个矛盾对立的侧面,却因为欧格斯而结合起来。

        如何理解?

        在欧格斯的镜头影像之中,他需要保持那种平静到冷淡的质感,构图、光线、色彩以及空间等等,没有太多余地让演员自由发挥,诸如“超脱”最后一个固定镜头、“醉乡民谣”超长镜头调度的机会根本就不存在。换而言之,如果演员表演的欲/望太过强烈,反而会抢镜,甚至破坏画面感,继而破坏整体呈现效果。

        演员,在欧格斯的镜头里就是一个符号。

        但同时,欧格斯的故事往往具有荒诞效果,“狗牙”之中被禁锢在家中的三个孩子,“圣鹿之死”里冷漠到近乎邪恶的男孩,“龙虾”之中冰冷到扭曲的酒店经理,这些角色本身就是剧情的一部分,如同一枚一枚棋子般诡异而冰冷地镶嵌在整部作品里,他需要演员呈现出那种荒诞效果,表演质感的重要性格外突出。

        演员,也是欧格斯整体风格的组成部分。

        可以这样说,欧格斯需要演员呈现出表演却也需要演员控制住表演,所有的所有都必须完美契合在正确位置上,这才能够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稍稍不足,那么可能就彻底淹没在欧格斯的整部作品里;太过夸张,那么欧格斯就可能会直接把镜头剪掉,拒绝破坏作品的整体性。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欧格斯的作品:

        此前的所有作品里,包括了“狗牙”、“阿尔卑斯”、“龙虾”、“圣鹿之死”等等,所有表演都没有能够赢得任何奖项,甚至提名都没有;但“宠儿”却成为了集大成之作,其中原因有很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