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83 光阴似苒流如箭(下) (1 / 5)

还不赶快来体验!!!

        孙坚被拜为长沙太守后不久,钟繇又有信来,说他被朝廷外放为了阳陵令。

        钟繇本是尚书郎,这是一个品秩虽然较低,但实权很重的职务,加上钟繇出身颍川士族,因此得以被外放为阳陵之令不足为奇。

        阳陵是前汉景帝的陵墓,因是在当时的弋阳县修筑的,故名阳陵,在长安附近。

        两汉皇帝陵的周边通常都有县邑,阳陵县便是其一,人口不少,万户以上,故设“令”而不设“长”。陵邑的令不是一般人就能做的,大多选择有名望、声誉好的人来担任,本朝名将“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早年就做过阳陵令。

        要放到过去来说,这是一个美差,有了这段资历,日后的升迁大约会顺畅许多,奈何现而今关中叛乱不定,这却就不是美差了。

        荀贞给钟繇回信,劝他不如不要去上任,干脆称病不去就是了。

        两汉的吏员在面对朝廷的任用时,有很大的自主权,不合心意的任用完全可以拒绝,当然,也不能硬邦邦地直接说:“我不接受任命”,可以换个婉转点的办法,比如称病。

        朝廷对此通常是默许的态度,而且还不会影响到该吏日后的前途。

        以钟繇“尚书郎”任上成绩优异的履历,他如果不去阳陵上任,那么用不了太久,他大约就能得到更好的任用。

        不过钟繇却不是遇难而退的性格,他正当盛年,又逢国家贼乱,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荀贞料来他是不会接受自己的建议的,果然不错,信寄走七八天后,钟繇的回信送到,却是他已经在去阳陵上任的路上了。

        钟繇和荀贞是“同郡人”,并且他两人曾经同在颍川郡朝为吏,私交不错,碰上这种事情,荀贞当然不能坐视,当即令许仲从义从中挑出数十精勇可靠的颍川人,命他们立刻出郡,追赶钟繇,一来保护钟繇路上安全,再一个万一阳陵遭贼,也可扈卫钟繇的周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