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章 十八 (1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遵照“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除了传授文化知识以外,还安排了大量的生产劳动。

        那时的主要课程,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老师们一人多能。外语等课程无法开设。

        校建工程是我们劳动的首要任务:从平地基、挖墙脚到搬运砖瓦、木料,无一不是师生们完成的。

        学生会主席胡发奎,个头不高,黝黑的皮肤,聪明灵活,整日组织带领同学们奋战在建校工地上。

        砖瓦窑在凉亭骆家,距离学校不算太远,来回不过五、六里路。学校把搬运砖瓦的任务,分配到每个师生头上,让大家自己安排课余时间去完成。在那段时间,不论是朝阳初露的清晨、还是晚霞夕照的傍晚,在学校通往砖瓦窑的路上,沿途随时可以看到精疲力尽的师生们,挑着沉重的砖瓦艰难行走。

        建筑木料来自七里红以外的天红公社,来回路程不少于四、五十里。

        我们把学生按个子大小搭配,分成四组,每组指定一位老师负责。

        为了避免摸黑回校,全体师生清晨就吃完早饭,各带绳索、竹木杠和干粮上路。干粮有的是家里带来的熟米粉,绝大多数是头天蒸晚饭时,蒸好的红薯。

        最难搬运的是建筑大梁和人字梁,尤其是大梁。

        符合做大梁的大松树,很难挑选,几乎都生长在偏僻、陡峭的高山峻岭中。伐木师傅翻山越岭搜寻,找到它以后,就从根部锯倒,然后就地剔除枝丫和树皮,修成上下一般的粗细,让其躺在原地。

        我们来到山上,远远见到一根根又长、又粗的大梁,像一条条白色“巨龙”,躺在山上,叫人生畏。

        在伐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挑选一些个子较大的学生,协助老师工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