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章 十五 (1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生产小队办起了公共食堂,人们用餐,只需按家庭人口数量去食堂领饭菜,不必花一分钱。我们心里暗暗高兴,共产主义快实现了。

        可是,没过多久,生产队食堂就停办了。

        小队的食堂没有了供餐,人们家里的粮食也渐渐告罄,于是将眼睛盯向了野外。

        村子野外的野果子特别多,一年四季都有。春天杨梅,夏天葡萄、洋桃,秋天山楂、茅栗,冬天乌株、栗子等等。

        人们将乌株、栗子磨碎成粉,加工做成“豆腐”;将葛藤的根挖出来,洗净后放在清石板上捶碎,然后放进盛满水的大缸里,将根的白浆,漂出来后,待水沉淀,铲起下层的沉淀物,铺在晒筐里晒干,就是白白的“葛粉”。

        渐渐地这些食品被吃完了,饥饿的人们吃起了树根、野菜、米糠甚至是观音土。

        困难时期,为了提高师生的阶级觉悟,上级要求各完小举办“阶级教育展览室”。

        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一些老贫农的苦难史,又从老百姓家收来一些破衣、破棉絮。为了能产生新旧社会的对比强烈的效果,我们又将那些解放前没有见过的物品,如手电筒、热水瓶、毛线衣、胶鞋等等物品,一并陈设在展览室。

        展览终于提高了师生们的阶级觉悟,社会主义幸福生活比蜜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