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55章 美国宣战 (2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1914年美国人口9万,13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是英国10亿美元的13倍多,人均收入377美元也远高于英国的244美元。包括俄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国民收入总和与美国旗鼓相当。美国海军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德两国。此时,旧世界即使最无知的人也能感受到美国肌肉的力量并努力适应,当然这也包括美国自己。

        如果说仅仅因为肌肉发达就判定美国必然会放弃孤立主义,并不客观。一项重大外交国策的转变必然包含着核心利益受到挑战。细究美国的孤立主义并不仅仅是保持中立。

        它是“特指美国与欧洲的关系,不适用于世界的其他地区,同时特指政治、军事,而不包括经济与文化。”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美国只是不卷入欧洲的军政纷争,欧洲以外的其他地方则不见得要中立,特别是美洲。

        1823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在第七次对国会演说的国情咨文中表明了孤立主义的红线:“我们对欧洲国家将其制度扩张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所有企图,都视之为对我们的和平与安的危害。我们不曾也不会干涉任何欧洲国家的现存殖民地或属地,但是对那些已经宣布独立的国家,任何欧洲国家为了压迫它们而进行的任何干涉,我们都将视之为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

        也就是说列强在欧洲搞事美国不管,在美洲搞事就属于美国的核心利益了。第二层意思是,孤立主义只是军事、政治的不介入,但在经济、文化上却要求必须机会均等。即使在你们的殖民地也要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在公海则要求海上航行自由,这个原则透着一股后进强国的蛮劲,与门罗主义有着相同的底气,都是在说美国的孤立主义是有条件、有底线的。总之,孤立主义是为经济服务的,利益才是王道。

        一战爆发后,交战双方海量的、高价的军需订单塞满了美国商人的口袋。1914年8月,法国把大批黄金运到美国摩根公司的保险柜里,换来1亿美元的贷款。1915年10月,摩根又贷给英法两国5亿美元,这些钱只能买美国货。供应俄国的贷款和军需也有4.7亿多。一战中,美国对德国等同盟国的贸易也来者不拒。

        但是英国的海上力量太强大,封锁了对德贸易。英军的海上优势使美国的中立贸易快速演变成了事实上的向协约国输血的通道,英美海上贸易成为德国人的心头恨,美德矛盾开始加剧。

        1915年2月4日,德国海军部开启无限制潜艇战,对英国诸岛划出封锁区,所有通行的水面船只,无论军民,都将在不经警告的情况下予以攻击。航运自由被限制,美国人没法做生意了。

        1915年3月28日,美国邮轮“法拉巴”号被击沉,一名美国人死亡。5周后,一艘英国大型客轮“卢西塔尼亚”号在南爱尔兰海面被击沉,一千余人死亡,其中128名是美国人。卢西塔尼亚号事件造成平民伤亡,在美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当德国人欢呼“我们以欢乐的自豪,注视着我国海军的这一最近功绩”时,在美国公众中则形成了德国人穷凶极恶不尊重基本人权的舆论。

        威尔逊总统为此连发措辞极为强硬、语带威胁的外交照会。因不满这个可能导致外交走火酿成战争的照会,时任美国国务卿、和平主义者布赖恩愤然辞职。其实,威尔逊当时的最大政治目标是在1916年连任,在竞选中他打出了“他让我们远离了战争”的口号,标榜自己使美国在不参战的情况下延续贸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