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百零七章 太“不年轻人”了 (第一更) (2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这件战国蟠虺纹立人拔剑形足提环盘——对了,马玉川叫他炭盘——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虽然没有相同形制的青铜器出现,但也有类似的器物拍卖成交价格作为参考。

        向南记得,2012年12月份在京城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曾经出现了一件清乾隆年款的回字纹兽足铜炭盘,估价15-22万,可惜流拍了。

        不过,这件回字纹兽足铜炭盘没有提环,年代也偏早了一些。

        2006年10月份在濠江举行的一场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倒是出现一件战国晚期的人形足敦。

        这件人形足敦同样没有提梁,不过在器壁外侧各有一个兽首衔环,腹部中间装饰有一道凸弦纹带。

        在这场拍卖会上,人形足敦的成交价为13万元,不过这已经是十来年前的价格了,按照如今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古玩收藏当中来,这价格再翻上十倍也不难。

        最重要的是,这件人形足敦,不如那件蟠虺纹立人拔剑形足提环盘做工精致,而且盖子也缺失了。

        敦,是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盛放黍、稷、稻、梁等作物。它最早是出现在春秋时期,一开始是没有盖子的,后来慢慢演变出了敦盖,到了战国时期,几乎是盖形同体,常见的都是三足。

        一件有残缺的文物,那么它在艺术品市场上的价值,起码也是要打一个折扣的。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器物的功能。

        古代的青铜器敦,只要有钱又有点身份,都可以拥有这种青铜器;而那件蟠虺纹立人拔剑形足提环盘就不一样了,它器身的提梁两端还有龙纹呢,起码也得是贵族才能使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