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477章 风向变了 (2 / 2)

还不赶快来体验!!!

        任何一家公司想要做大,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财政这些就不说了,南山必胜客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战无不胜的南山必胜客为什么会被老干妈一巴掌抽回去这些问题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

        邱英杰听得入了神,一直到沈隆把货卖光,散摊回家他也舍不得离开,一路跟着沈隆回了陈家村,又去看了陈家村的电光扣子工厂,吃过晚饭才回去,然后等到第二天又跑过来了,整个寒假,他在沈隆这待的时间比自己家还要久。

        快到开学,邱英杰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一回到学校就开始给沈隆写信,以一周一封长信的频率和沈隆交流着,一开始话题还仅局限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后来已经慢慢发散到其它领域,沈隆把通信当成了上课,尽量培养着邱英杰的能力。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邱英杰上大二、大三如今邱英杰已经快毕业了,陈家村的扣子工厂也越做越大,现在他们一家的销售额就占了整个义乌小商品市场扣子销售总额的八成以上,把那些从温州等地来的扣子商人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风向突然变了,1982年初,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走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人。

        在个私经济发源地温州,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等几人被列为重要打击对象,这就是改革开放历史上有名的“温州八大王”事件。

        这股风潮也侵袭到了义乌,廿三里的交易市场被取缔,带着“打击投机倒把”红袖箍的工作人员开始出现在火车站、廿三里等地,将小商小贩被斥为“刁民奸商”,对小商贩采取禁、阻、限、关的政策和措施,陈家村因为之前的兴旺成了打击的重点。

        敲糖帮们再也不敢去廿三里摆摊了,也不敢挑着担子去外地叫卖,扣子工厂也关了门,男女老少都聚集在祠堂里,一脸的担忧。

        “玉珠,这回可怎么办啊”现在大家伙都把骆玉珠当成了主心骨,一遇到问题就开始寻求骆玉珠的帮助。

        “之前的报纸还在,能拿出来用么”他们又想起了之前的护身符。

        “报纸肯定不能再用了,毕竟现在已经过去好几年了,那些工作队完全可以说政策变了”骆玉珠说道。

        “那可怎么办啊”大家伙更担心了,虽然前几年挣了不少钱,可扩建厂房、购买机器再加上各家翻修房子等等,已经不剩下多少积蓄了,要是廿三里再不开张,那陈家村可就要坐吃山空了

        “放心,大方向的政策是不会变的,大家先忍忍,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有办法了”骆玉珠信心满满地说道,让村民们放心不少。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wapk.tv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