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九章 接纳之策 (2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这次不一样了,从马扩的奏章中可以看到。李虎从上京道突围南下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实力越打越大,如今不但在黑山一带站住脚,还拥有十一个州县,十几万大军。几百艘战船,近百万人口,如此实力,虽然不足以与辽国、金国抗衡,但可以影响到辽东局势,地确可以称之为辽东第三股势力。零点看书

        从李虎的书信中。皇帝和大臣们都能感受到他期待回归大宋的迫切心情。

        那么,大宋是不是接纳李虎和辽东义军?

        大宋需要收复故土,这是祖祖辈辈的夙愿,闹得风风雨雨的王安石变法说起来是强国,其实最根本地目的就是收复故土。大宋人为了收复故土,从建国那一天起。至今努力了两百多年,如今希望就在眼前,岂肯轻言放弃?

        皇帝的父亲,就是神宗皇帝曾在生前说过一句话。若有人收复燕云,皇家将册封此人为

        这句话皇帝一直记在心里,如果李虎能收复燕云,带着燕云回归大宋,朕绝不吝啬,朕就封他一个王,给他一个藩镇。

        大臣们都不敢说话,皇帝已经把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了。

        收复燕云是世世代代的夙愿,但自澶渊之盟后。大宋还背上了强烈的屈辱感。皇帝既然决心洗雪前耻,那这事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澶渊之盟是在大宋军事上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签订地。当时的真宗皇帝和主战派大臣寇准为了赢得和平,和契丹人订立了这一盟约。依照盟约,宋辽兄弟之国,以白沟为国界,宋每年给大辽三十万岁币,后来发生变故增加到每年五十万岁币。

        说实话,这点钱对大宋来说不算什么。当时大宋年财赋收入超过一亿五千万贯,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需要耗费三千万贯。一年五十万岁币换取和平,其中利弊得失,一目了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