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六章 人如草芥啊 (2 / 8)

还不赶快来体验!!!

        杨信问道。

        “向谁告密?胡副使?胡副使能抽他一耳光,胡副使那三房小妾全靠咱们给他养活呢!朝廷的俸禄可不够他风流快活,抓了咱们他去喝西北风?”

        黄镇说道。

        杨信立刻就了然了。

        事实上那泼皮就是吓唬人,大明的私盐是从上到下,从官到民无不参与的,整个盐政完全糜烂,盐场官员就靠私盐贩子和卖私盐的灶户们来养活,他们不可能抓私盐贩子。大明朝也没有人会抓私盐贩子,抓了私盐贩子谁给孝敬?那些官老爷有哪个是靠俸禄为生?不都是靠山吃山,靠着盐业吃盐业?抓私盐贩子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这种情况下任何告密者都不仅仅是堵私盐贩子的财路,甚至是堵了盐业官员的财路,那会引起公愤说不定被灭口的。

        吓唬一些相对老实的敲诈些银子肯定没问题的。

        但付诸行动就是作死了!

        明白这些后杨信也就放心了,他们又一直等到晚上,何公准备的盐才开始装船,黄镇买了三万斤,按照官价的两倍也就是六十两付款,至于何公给灶户们多少,这个就不关黄镇他们的事了。

        他们只与何公做生意。

        实际上无论官盐还是私盐,灶户都是产业链的最底层,真正赚钱的是富灶和官员,私盐贩子赚得虽多,但却是高风险,只有这些人几乎就是坐收渔利。黄镇这船的确不多,但仅仅这一天,何公就接待了三个过来贩私盐的,最多一个是海路的,整整买走了五万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