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76章 顺治稳居钓鱼台? (2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而如今朱慈烺的政权是以金陵为根本的,距离北京、太原、山西有约2000里!

        而且沟通南北交通的大运河,也因为明清对峙和黄淮运大工而被废弃了——17世纪的施工能力有限,根本没有办法同时保持淮北的黄河入海口和运河畅通,所以就只能二选一。历史上明清两朝都是保漕弃淮,所以淮河水患就是个无解之题。

        朱慈烺则是弃漕保淮,淮河当然好了,两淮再成沃土,几乎年年丰收,但是漕运就完了。

        当然了,他即便沿用坑死两淮人民的“保漕”,也是保不住漕运的。因为大运河的山东段现在是明清对峙的分界线,对峙的双方都在“毁漕”——两边都在运河沿线修筑棱堡,而为了保护棱堡,又挖掘了许多连通运河的沟渠,为了方便运输,又将这些沟渠和别的河流挖通了。

        结果就形成了许多条和大运河连在一起的小运河。而大运河的河床比较高(也有泥沙淤积),所以水都流到小运河中去了,大运河就完全不能通行了。而那些小运河的通航能力也有限,只有在丰水期间可以行船,用来支撑那些堡垒的供应是足够的,可是要支持大军北伐就很困难了。

        与此同时,多尔衮在河南、山东等地分封九旗昂邦章京的政策,又让这些地区出现了许多依附昂邦章京衙门的地方小豪强。

        因为没有科举制度,工商业也不发达,想要上升就只能抬入各旗汉军,再封个堡主、寨主什么的,也就成了个小封建主了。而在正绿旗的地盘上,封建化的趋势就更加明显了!济北、东昌、归德三个府被耿仲明、孔廷训、尚可喜三个王爷各自占了,然后又一层层的分封了下去。

        所以河南、山东的大清控制区现在就变得零零碎碎,到处都是封建主义的堡垒,看着就让人头疼。

        虽然这些堡垒挡不住朱慈烺的大军,还有可能会出一大堆“三臣”、“四臣”什么的,但是这里面麻烦也很多——大明那边也有不少人想要得到河南、山东等地的土地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