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48章 又遇强敌 (2 / 5)

还不赶快来体验!!!

        而由清口向东的入海河道,又因为几百年的淤积,渐渐抬高,几乎要消失了!

        所以大量的黄河水、淮河水只好通过运河流入长江。为了确保运河的航行安全,在万历32年,大明朝廷不得不耗费巨资,修建了一条和旧运河河道平行的新河道(韩庄运河)。但是每年丰水期的巨大水流,依旧没有办法及时分流入海、入江。

        因此盱眙附件的洪泽湖就成了储存黄河水、淮河水的“水库”(洪泽湖本来就是在宋朝黄河夺淮后形成的),而大量的泥沙中洪泽湖底淤积后,洪泽湖的水位也日益抬高,连年泛滥。

        不得已之下,大明朝廷就只能在洪泽湖周边修筑大堤。朱慈烺现在所在的石堤就是位于洪泽湖东面的高家堰万丈长堤!

        这是一道一万丈有余(30多公里),高一丈多(约4米),由夯土包石垒起而成的大坝。在这道大坝建成后,洪泽湖东面的淮安府、扬州府水患稍减。但是洪泽湖西岸又遭了殃,以至于威胁到了泗州皇祖陵的安全。

        为了坚强泗州水患,主持修建高家堰工程的名臣潘季驯又在睢水下游修建了四十里长的归仁堤,逼睢入黄(泗水),截流保陵。

        “这堤坝修得很好啊!花了多少钱?”

        看着无边无际的黄水,朱慈烺叹了口气,又问起银子的事儿了。

        “潘印川当时主持修建高家堰六十余里,归仁堤四十余里,塞决口百三十,筑徐、淮、邳、宿、桃、清两岸遥堤五万六千余丈,砀、丰大坝各一道,工程浩大,所费帑金十六万有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